以中华经典为支点,撬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文化治理、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10月21日下午,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书”及其当代价值》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卫东担任主讲人。孙玉杰教授、正处级组织员王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洪星、原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理事长刘永斌出席活动,2025级新生到场聆听。报告厅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赵卫东教授以“四书”的作者与成书过程为切入点,深入讲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并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编订过程、核心篇目及历史地位作了系统梳理。他指出,“四书”作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重要源头,两千多年来为政治建构、社会伦理和教育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后,赵卫东聚焦“四书”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启示,阐释了《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如何为个人成长和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指引,分析了《论语》中的“忠恕之道”与《中庸》所倡导的“致中和”理念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赵教授认为,这些经典思想与高校“三全育人”改革高度契合,也为数字时代的个体价值塑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活力。

最后,赵卫东引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建议,指出研读“四书”应循序渐进:先读《大学》,次读《论语》,再读《孟子》,最后读《中庸》。他强调,研读“四书”需抵达“三重境界”:从“以文释经”疏通字句,到“以理释经”探究义理,再到“以身释经”践行知行合一,逐步深入。赵教授勉励青年学子将经典阅读融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通过“读原著、悟原理”夯实理论根基、涵养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讲座虽已落幕,但“四书”的智慧仍在回响。希望燕园学子以“四书”为钥匙,常读经典、深思细悟,从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勇于担当,将家国情怀融入青春奋斗,为成长增色,为社会添彩。